2025年中国船舶制造业市场现状分析及发展的新趋势展望
来源:A8体育直播 发布时间:2025-04-30 16:46:28福建用户提问:5G牌照发放,产业加快布局,通信设施企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?
四川用户提问:行业集中度逐步的提升,云计算企业如何准确把握行业投资机会?
河南用户提问:节能环保资金缺乏,企业承担接受的能力有限,电力企业如何突破瓶颈?
自21世纪以来,中国凭借完整的产业链、规模化生产能力和成本优势,逐步从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迈进。2024年,我国船舶工业保持稳定向好的发展形态趋势。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2024年中国造船业三大指标继续稳步增长,连续15年全球第一。造船完工量占世界市场占有率55.7%;新接订单量占世界
中国船舶制造业作为国家工业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,既是支撑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,也是国防安全与国际贸易的关键支柱。自21世纪以来,中国凭借完整的产业链、规模化生产能力和成本优势,逐步从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迈进。2024年,我国船舶工业保持稳定向好的发展形态趋势。工业与信息化部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2024年中国造船业三大指标继续稳步增长,连续15年全球第一。2024年1-12月,全国造船完工量4818万载重吨,同比增长13.8%;新接订单量11305万载重吨,同比增长58.8%;截至12月底,手持订单量20872万载重吨,同比增长49.7%。造船完工量占世界市场占有率55.7%;新接订单量占世界市场占有率74.1%;手持订单量占世界市场占有率63.1%。
今年一季度,我国造船市场持续繁荣。中船防务、中国船舶和中国重工3家造船央企一季度业绩报告均取得不俗成绩。总的来看,三家造船央企一季度净利润总额达到16.7亿元至20亿元,一季度新接订单量总额超3775亿元。
船舶制造业是一个综合性产业,属于制造业中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,主要涉及船舶设计、制造、修理和维护等方面。船舶制造业的发展与全球经济和贸易紧密关联,因为船舶是全球航运业和物流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。随着全球化和贸易的持续不断的发展,船舶制造业也得到了加快速度进行发展。同时,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和技术进步,船舶制造业也在不停地改进革新和升级,例如发展智能船舶和绿色船舶等。
中国船舶制造业已连续十余年保持全球领头羊。2024年,我国船舶工业保持稳定向好的发展形态趋势。工业与信息化部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2024年中国造船业三大指标继续稳步增长,连续15年全球第一。造船完工量占世界市场占有率55.7%;新接订单量占世界市场占有率74.1%;手持订单量占世界市场占有率63.1%。与此同时,高的附加价值船型如液化天然气(LNG)运输船、大型邮轮实现技术突破,标志着中国船舶工业正逐步打破欧美垄断。例如,首艘国产大型邮轮“爱达·魔都号”的交付,填补了国内高端邮轮制造空白,推动产业链向高利润领域延伸。
智能化与绿色化成为行业技术升级的主旋律。人工智能、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大范围的应用于船舶设计、建造和运维环节,智能船舶的自主导航、能效管理等功能明显提升。环保政策驱动下,清洁能源船舶加速发展,LNG动力船、氢燃料电池船等绿色船型研发投入加大。2024年《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行动纲要》提出,到2030年行业绿色制造体系基本建成,碳排放强度较2025年下降15%。此外,数字化造船平台和自动化生产线普及,推动生产效率提升20%-30%,部分头部企业造船周期缩短至国际先进水平。
行业集中度持续提高,前十大企业占据60%以上的市场占有率。中国船舶集团作为全球最大造船集团,在LNG船、超大型集装箱船等领域占据技术高地;民营船企如扬子江船业、新时代造船则在细分市场表现活跃。区域布局上,长三角、珠三角及环渤海地区形成三大产业集群,其中江苏、上海、辽宁等省份依托港口优势和政策支持,成为船舶制造核心区域。然而,与韩国、日本相比,中国在高端配套设备(如船用发动机、导航系统)的国产化率仍不足50%,部分核心部件依赖进口。
“双碳”目标下,政策红利持续释放。国内方面,《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建议》,其中提出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,加快实施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,突破人形机器人、量子计算机、超高速列车、下一代大飞机、绿色智能船舶、无人船艇等高端装备产品,以整机带动新技术产业化落地,打造全球领先的高端装备体系。国际方面,全球船队老龄化(油船平均船龄达20年)催生替换需求,叠加红海危机等事件推高航运费率,船东下单意愿增强。2023年,中国承接油船订单同比增长超四倍,集装箱船手持订单量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。国内市场需求则受益于“一带一路”倡议和海洋资源开发,海上风电安装船、深海采矿船等特种船舶需求激增。
尽管前景向好,行业仍面临多重压力。国际地理政治学冲突、原材料价格波动(钢材成本占造船总成本30%-40%)及汇率风险加剧企业经营不确定性。技术层面,高端船舶设计软件、核心配套设备仍受制于欧美企业,研发投入强度(约3%)低于韩国(5%)。此外,环保法规趋严推高合规成本,部分中小船企因资金和技术瓶颈面临淘汰风险。
据中研产业研究院《2024-2029年中国船舶制造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策略预测报告》分析:
中国船舶制造业在规模扩张与技术突破中展现出强劲韧性,但由“大”转“强”仍需跨越多重门槛。当前,全球船舶工业竞争焦点已从产能比拼转向技术创新与生态构建。中国需在巩固传统优势的同时,加速补足高端短板,构建涵盖设计、配套、服务的全产业链竞争力。未来十年,行业将进入深度调整期,智能化与绿色化技术应用、国际标准话语权争夺、海洋经济新场景拓展,将成为决定中国能否引领全球船舶工业变革的关键变量。
中国船舶制造业正站在从“量”到“质”跨越的历史节点。凭借全球领先的产能规模和政策支持,行业在主力船型市场占据非常大的优势,并逐步向高的附加价值领域渗透。技术创新方面,智能船舶、绿色动力等前沿方向成果显著,但核心配套设备的国产化瓶颈亟待突破。市场之间的竞争格局呈现头部集中与区域集聚特征,中国船舶集团的龙头地位稳固,但非公有制企业的差异化竞争潜力尚未完全释放。外部环境上,全球航运周期回暖与船队更新需求为行业注入长期动力,而原材料波动、技术壁垒及国际竞争加剧则构成现实挑战。
近年来,国家政策持续加码,推动船舶制造业向智能化、绿色化、高端化转型,同时全球航运市场复苏与海洋经济战略的深化,为行业提供了新一轮发展契机。
展望未来,中国船舶制造业需以“双碳”目标为指引,深化绿色智能制造体系,推动LNG、氢能等清洁能源船舶规模化应用;加强产学研协同,攻克高端配套设备关键技术;依托“一带一路”与海洋强国战略,拓展海上风电、深海勘探等新兴市场。同时,企业需优化风险管理机制,提升成本控制与供应链韧性。唯有通过全产业链协同升级,中国船舶工业方能实现从“造船大国”到“造船强国”的质变,在全球航运业变革中占据制高点。
想要了解更多船舶制造业详情分析,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《2024-2029年中国船舶制造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策略预测报告》。
3000+细分行业研究报告500+专家研究员决策智囊库1000000+行业数据洞察市场365+全球热点每日决策内参
- 上一条:载人航天最新资讯-快科技--科技改动未来
- 下一条:2025年中国十大军工集团介绍